hth官网登录入口歡迎您!
產品分類products
技術文章
首頁 > 技術文章 > GBT1037-1988 塑料薄膜和片材透水蒸氣性試驗方法 杯式法

GBT1037-1988 塑料薄膜和片材透水蒸氣性試驗方法 杯式法

 更新時間:2023-11-23 點擊量:998

GBT1037-1988 塑料薄膜和片材透水蒸氣性試驗方法 杯式法:

1 主題內(nei) 容與(yu) 適用範圍

本標準規定了在裝有幹燥劑的試驗杯中測定塑料材料的透水蒸氣性。

本標準適用於(yu) 塑料薄膜(包括複合塑料薄膜)、片材和人造革等材料的透水蒸氣性的測定。2定義(yi)

2.1 水蒸氣透過量(WVT)——在規定的溫度、相對濕度,一定的水蒸氣壓差和一定厚度的條件下, 1 m'的試樣在24 h內(nei) 透過的水蒸氣量。

2.2水蒸氣透過係數(P.)——在規定的溫度、相對濕度環境中,單位時間內(nei) ,單位水蒸氣壓差下,透過單位厚度,單位麵積試樣的水熬氣量。

原理

本標準是在規定的溫度、相對濕度條件下,試樣兩(liang) 側(ce) 保持一定的水蒸氣壓差,測量透過試樣的水蒸氣量,計算水蒸氣透過量和水蒸氣透過係數。

檢測儀(yi) 器:

                    WVTR-C6電腦-右.jpg

                                 WVTR-RC6水蒸氣透過率測試儀(yi)

4儀(yi) 器和試劑

4.1恒溫恒濕箱;恒溫恒濕箱溫度精度為(wei) 士0.6℃;相對濕度精度為(wei) 士2%;風速為(wei) 0.5~2.5m/s。恒溫恒濕箱關(guan) 閉門之後,15 min內(nei) 應重新達到規定的溫,濕度。

4.2透濕杯及定位裝置:透濕杯由質輕、耐腐蝕、不透水、不透氣的材料製成。有效測定麵積至少為(wei) 25 cmR見下圖:

4.3分析天平:感量為(wei) 0.1 mg.4.4 幹燥器。

4.5量具:測量薄膜厚度精度為(wei) 0.001 mm;測量片材厚度精度為(wei) 0.01 mm。

4.6密封蠟:密封蠟應在溫度38℃、相對濕度90%條件下暴露不會(hui) 軟化變形。若暴露表麵積為(wei) 50 cm’.則在24 h內(nei) 質量變化不能超過1mg.

密封蠟配方如下:

a.85%石蠟(熔點為(wei) 50~52C)和15%蜂蠟組成:

b.80%石蠟(熔點為(wei) 50~52℃)和20%粘稠聚異丁烯(低聚合度)組成。

4.7幹燥劑;無水氯化鈣粒度為(wei) 0.60~2.36 mm。使用前應在200士2℃烘箱中幹燥2 h。

                   image.png

5試樣

5.1試樣應平整,均勻,不得有孔洞,針眼,皺折、劃傷(shang) 等缺陷。每-組至少取三個(ge) 試樣。對兩(liang) 個(ge) 表麵材質不相同的樣品,在正反兩(liang) 麵各取一組試樣。

5.2 對於(yu) 低透濕量或精確度要求較高的樣品,應取一個(ge) 或兩(liang) 個(ge) 試樣進行空白試驗。注,空白試驗係指除杯中不加幹燥劑外,其他試驗步驟與(yu) 第7章相同。

5.3 試樣用標準的圓片衝(chong) 刀衝(chong) 切。試樣直徑應為(wei) 杯環內(nei) 徑加凹槽寬度。

6試驗條件

條件A:溫度38士0.6℃,相對濕度90士2%,條件B:溫度23士0.6℃,相對濕度90士2%。

7試驗步驟

7.1 將幹燥劑放入清潔的杯皿中,其加入量應使幹燥劑距試樣表麵約3 mm為(wei) 宜。

7.2將盛有幹燥劑的杯皿放入杯子中,然後將杯子放到杯台上,試樣放在杯子正中,加上杯環後,用導正環固定好試樣的位置,再加上壓蓋。

7.3小心地取下導正環,將熔融的密封蠟澆灌的杯子的凹槽中。密封蠟凝固後不允許產(chan) 生裂紋及氣泡。

7.4待密封蠟凝固後,取下壓蓋和杯台,並清除粘在透濕杯邊及底部的密封蠟。7.5稱量封好的透濕杯。

7.6將透濕杯放入已調好溫度﹐濕度的恒溫恒濕箱中,16 h後從(cong) 箱中取出,放入處於(yu) 23士2℃環境下的幹燥器中,平衡30 min後進行稱量。

注:以後每次稱量前均應進行上述平衡步驟。

7.7稱量後將透濕杯重新放入恒溫恒濕箱內(nei) ,以後每兩(liang) 次稱量的間隔時間為(wei) 24,48或96 h。

注。若試樣透濕量過大,亦可對初始平衡時間和稱量閻隔時間做相應調整。但應控製透濕杯增量不少於(yu) 5 mg.7.8重複7.7步驟,直到前後兩(liang) 次質量增量相差不大於(yu) 5%時,方可結束試驗。

注:①每次稱量時,透濕杯的先後順序應一致,稱量時間不得超過間隔時間的1%,每次稱量後應輕微振動杯子中

的幹燥劑使其上下混合。

幹燥劑吸濕總增量不得超過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