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h官网登录入口歡迎您!
產品分類products
技術文章
首頁 > 技術文章 > GB T 17146-2015 建築材料及其製品水蒸氣透過性能試驗方法

GB T 17146-2015 建築材料及其製品水蒸氣透過性能試驗方法

 更新時間:2021-07-29 點擊量:1775

建築材料及其製品水蒸氣透過性能試驗方法

   建築牆體(ti) 膜是一種新型的高分子防水材料,在加強建築氣密性、水密性的同時,其*的水蒸氣透過性能,可使結構內(nei) 部水汽迅速排出,避免結構孳生黴菌,保護物業(ye) 價(jia) 值,並解決(jue) 了防潮與(yu) 人居健康,是一種健康環保的新型節能材料
     近幾年我國政府對建築節能越來越重視,使得建築牆體(ti) 膜在我國得到大力推廣。建築牆體(ti) 膜是一種新型的高分子防水材料,在加強建築氣密性、水密性的同時,其*的水蒸氣透過性能,可使結構內(nei) 部水汽迅速排出,避免結構孳生黴菌,保護物業(ye) 價(jia) 值,並解決(jue) 了防潮與(yu) 人居健康,是一種健康環保的新型節能材料
    在水汽的狀態下,水顆粒非常細小,根據毛細運動的原理,可以順利滲透到毛細管到另一側(ce) ,從(cong) 而發生透汽現象。當水汽冷凝變成水珠後,顆粒變大,由於(yu) 水珠表麵張力的作用(水分子之間互相“拉扯抗衡"), 水分子就不能順利脫離水珠滲透到另一側(ce) ,也就是防止了水的滲透發生,使透氣膜有了防水的功能。

建築材料及其製品水蒸氣透過性能試驗方法

1範圍

本標準規定了建築材料及其製品水蒸氣透過性能試驗方法的術語和定義(yi) 、符號和量的單位,原理、儀(yi) 器設備和材料、試件,試驗程序﹑結果的計算和表達,測量方法的精確性和測試報告。

本標準適用於(yu) 吸濕的和不吸濕的建築材料及其製品,包括有天然表皮或飾麵的材料及製品。本標準針對不同材料及其製品規定了不同的試驗方法。

本標準不適用於(yu) 測定水蒸氣當量空氣層厚度小於(yu) 0.1 m的建築材料及其製品。注:當建築材料及製品的水蒸氣當量空氣層厚度大於(yu) 1 500 m,可認為(wei) 是不透濕的。

2規範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對於(yu) 本文件的應用是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jin) 注日期的版本適用於(yu) 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適用於(yu) 本文件。

GB/T 16777——2008防水塗料試驗方法

GB/T 20312—2006建築材料及製品的濕熱性能:吸濕性能的測定(GB/T 20312—2006,ISO 12571 :2000,IDT)

GB/T 20313 建築材料及製品的濕熱性能:含濕率的測定瞭烘幹法(GB/T 20313—2006,ISO 12570 :2000,IDT)

JG/T 309—201l外牆塗料水蒸氣透過率的測定及分級ISO 9346絕熱─傳(chuan) 質—物理量和定義(yi)

4原理

將試件密封在裝有幹燥劑(幹法)或飽和溶液(濕法)的試驗杯開口上,組成測試組件,然後置於(yu) 溫度和濕度受控的試驗工作室中。由於(yu) 試驗杯中和試驗工作室中的水蒸氣分壓不同,水蒸氣濕流會(hui) 流經試件。定期稱量測試組件的質量就可測定穩定狀態下的水蒸氣濕流量。

5儀(yi) 器設備和材料

5.1試驗杯

試驗杯常為(wei) 玻璃或金屬材料製成,應耐幹燥劑或飽和鹽溶液的腐蝕。試驗杯的設計應適合附錄A~附錄E所規定的各種不同材料的測試。注:圓形的試驗杯較容易密封,透明的試驗杯有助於(yu) 更好地觀察飽和溶液的狀態。5.2遮模

金屬材質製成的方框或圓環,其形狀,尺寸應與(yu) 使用的試驗杯和密封方法相適應。當使用遮模時,合適的密封材料能形成清晰的,可重現的試驗麵積。遮模應保證試件的試驗麵積至少為(wei) 試件麵積的90 %。

5.3厚度測試儀(yi)

試件厚度的測試儀(yi) 器應滿足以下要求:分度值0.l mm,或者精確度達到試件厚度的0.5%,取兩(liang) 者中精確度高者。

5.4 分析天平

測定測試組件質量的天平應滿足以下要求:精度為(wei) 0.00l g。對質量較重的測試組件,天平的精度可為(wei) 0.01 g。

注:附錄H論述了影響測試精度的因素,其中包括了相關(guan) 天平精度的內(nei) 容。

5.5試驗工作室

試驗工作室應為(wei) 溫度和濕度受控的房間或箱體(ti) 。其相對濕度保持在設定值士3%範圍內(nei) ,溫度保持在設定值土0.5 ℃的範圍內(nei) 。為(wei) 了確保工作室內(nei) 環境的均勻一致,空氣應持續在工作室內(nei) 循環,試件上方的空氣流速應控製在0.02 m/s~0.3 m/s之間。當測試高透濕性的材料時,應測量流經試件上表麵的空氣流速。

宜使用適合的傳(chuan) 感器和記錄係統連續測定和記錄工作室的溫度和相對濕度,如有必要還需測定和

記錄工作室內(nei) 的氣壓。應定期對傳(chuan) 感器進行校準。5.6密封材料

密封材料應不透濕。在測試過程中,不能發生物理或化學變化,亦不能導致試件發生物理或化學變化。密封材料應具備良好的操作性,能保持一定的韌性,試驗期間不會(hui) 開裂,且與(yu) 試件有良好的結合性。由於(yu) 熔融的密封材料易滲入多孔材料引起試件有效麵積的誤差,因此在試驗前應用絕緣膠帶或者環氧樹脂對多孔試件的邊緣進行密封。

注:合適的密封材料有:

a)90%微晶蠟和10%增塑劑(如低分子量的聚異丁烯)混合物﹔b60%微晶蠟和40%石蠟混合物。

5.7幹燥劑

在23 ℃溫度下保持一定相對濕度的幹燥劑:

---粒徑小於(yu) 3 mm的無水氯化鈣,相對濕度0%;--—高氯酸鎂,相對濕度0%。

5.8飽和溶液

在23 ℃溫度下保持一定相對濕度的飽和溶液:--―硝酸鎂飽和溶液﹐相對濕度53%;

飽和溶液,相對濕度85%;

-磷酸二氫銨飽和溶液﹐相對濕度93%;————硝酸鉀飽和溶液﹐相對濕度94%。

其他飽和溶液形成的相對濕度見GB/T 20312中附錄A。在進行試驗時,應定期檢查溶液﹐確保其為(wei) 飽和溶液。

6.1試件的製備

測試試件應能夠代表產(chan) 品。如果產(chan) 品有天然的表皮或飾麵,應包括在試件中。但如果要測試芯材的透濕性,則應去除表皮或飾麵。如果試件兩(liang) 麵的表皮或飾麵不同,則應按使用時的濕流流經方向進行測試。如果濕流流經方向未知,試件的數量應加倍,對每個(ge) 濕流流經方向分別進行測試。當產(chan) 品為(wei) 各向異性材料時,試件在進行製備時應使測試時濕流流經方向與(yu) 使用時的濕流流經方向一致。

試件製備時應防止試件表麵受損而影響測試流經試件的濕流量。

6.2試件尺寸

6.2.1形狀

試件應切割成與(yu) 所選擇的測試組件相適合的形狀,不同類型材料的試件形狀詳見附錄A~附錄E。6.2.2外露麵積

圓形試件的直徑或方形試件的邊長應至少為(wei) 試件厚度的⒉倍。外露麵積(上、下曝露麵積的算術平均值)至少為(wei) 0.005 m'。當試件為(wei) 均質材料時,其上下曝露麵積相差不宜超過3%;當試件為(wei) 非勻質材料時,其上下曝露麵積相差不宜超過10%。

6.2.3試件厚度

一般情況下﹐試件的厚度應為(wei) 產(chan) 品的使用厚度。當產(chan) 品為(wei) 均質材料且厚度超過100 mm時,試件可以進行切割使其厚度小於(yu) 100 mm。當產(chan) 品為(wei) 非均質材料時,如有集料的混凝土材料,則試件的厚度至少是其大集料粒徑的3倍(5倍更為(wei) 合適)。

對於(yu) 有孔洞的產(chan) 品,則應對其實心部分進行測試。整個(ge) 材料的透濕阻應按在一維方向上實心部分及孔洞的比例計算。

如果需要測試的產(chan) 品過厚而使試件的試驗麵積無法滿足6.2.2的規定,那麽(me) 隻有將產(chan) 品製成薄片試件進行測試。所有製成的薄片試件都需進行測試並且報告試驗結果。


注:這個(ge) 試驗方法可能引起較大的誤差,尤其是用濕法測試易吸濕的材料.

6.3試件數量

試件數量至少為(wei) 5個(ge) 。當試件的外露麵積大於(yu) 0.02 m2時,則試件數量可減少為(wei) 3個(ge) 。

6.4試件狀態調節

驗前,試件應放置在溫度為(wei) (23士5)℃,相對濕度為(wei) (50士5)%的環境中直至試件達到恒重,即每隔2 4h進行測量,連續3次測量試件質量變化在5%之內(nei) 。對於(yu) 塑料薄膜試件,可不需要進行狀態調節.當試件受潮時,在進行上述狀態調節前,應按GB/T 20313中的規定進行幹燥處理.

注:對於(yu) 絕熱材料,狀態調節需要幾個(ge) 小時,而對於(yu) 易吸濕的材料,狀態調節需要(3~4)周.

7試驗程序

7.1試驗條件

從(cong) 表2中選擇需要進行的試驗條件.當應用場合有特殊需求時,可以在供需雙方商定的溫度和相對濕度條件下進行試驗.

不同試驗方法和條件下獲得的水蒸氣透過性能試驗結果會(hui) 不一致,為(wei) 此應盡可能選擇接近使用的條件進行試驗.

7.2厚度的測定

對於(yu) 硬質或半硬質材料,沿著試件周長等分4個(ge) 位置測量試件的厚度,計算4個(ge) 厚度值的平均值作為(wei) 每個(ge) 試件的厚度,精確至0.1 mm,或者精確至厚度值的0.5%,取兩(liang) 者中更精確者。

對於(yu) 可壓縮和鬆散試件以及不規則試件,可於(yu) 試驗結束時測量試件的實際厚度。

7.3試件封裝

將幹燥劑或飽和溶液放入試驗杯,其深度至少為(wei) 15 mm。用5.6規定的合適的密封材料將試件密封在試驗杯上﹐製備成測試組件。試件下曝露麵與(yu) 幹燥劑或飽和溶液間的空氣層間距應為(wei) 15 mm士5 mm。不同類型材料的試件可根據附錄A~附錄E中的規定選擇合適的試驗杯和封裝方式。

7.4試驗步驟

7.4.1﹑將測試組件放人試驗工作室中。按一定的時間間隔依次稱量每個(ge) 測試組件的質量。可以根據試件的特性和天平的精度選擇稱量的時間間隔。測試組件的稱重應在與(yu) 試驗溫度相差士2℃的環境中進行,宜在試驗工作室中進行。圖l給出了小型試驗工作室的示意圖。試驗工作室內(nei) 的大氣壓應在試驗過程中每天記錄或者從(cong) 附近的氣象觀測站得到。


hth官网登录入口生產(chan) 的WVTR-AE3,采用高精度稱重傳(chuan) 感器,提升測試精度,有效縮短試驗過程中滲透平衡的判斷時間,進而有效縮短整個(ge) 試驗的時間。其次,將溫濕度控製技術與(yu) 稱重技術聯合設計並配合計算機控製技術,實現在試驗環境中進行測試稱量,無須人工幹預,使試驗過程*不受外界影響,試驗結果更加,*標準對於(yu) 建築牆體(ti) 膜水蒸氣透過性能檢測的要求。另外,設備還有單腔、三腔、六腔及十二腔可選,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